开学的钟声已然敲响,在新的学期到来之际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不少孩子却出现了“反常”表现:坐立不安、辗转反侧、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头痛、腹痛等躯体症状……其实,这些都可能是“开学综合征”在作祟。
别小看这个听起来有点“矫情”的词,它其实是孩子在新学期前面对心理压力的一种真实反应,是成长过程中常见但不容忽视的“心理适应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开学综合征”,看看孩子到底在“焦虑”什么,以及家长又该如何科学应对。
什么是“开学综合征”?
据番禺区健康管理中心心理咨询科医生介绍,开学综合征(也称为开学适应困难)是假期结束后孩子表现出的一种对新学期学习生活的不适应状态。它并非孩子“矫情”或“不懂事”,而是真实存在的心理适应过程。其典型表现可分为三大类信号,家长可对照观察:
在生理信号方面,孩子可能因紧张焦虑出现睡眠紊乱,如失眠、入睡困难,或白天嗜睡、睡不醒;部分孩子还会伴随胃口变差、食欲不振,甚至出现无明显病因的头痛、腹痛、头晕等躯体症状。
情绪信号上,孩子容易陷入闷闷不乐、情绪低落的状态,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提不起劲;也可能变得易怒烦躁,一点小事就容易发脾气,同时伴随对上学的担心、害怕,甚至产生 “不想上学” 的抵触情绪。
而在行为信号层面,孩子可能出现社交退缩,与同学、朋友的交流明显减少;面对开学后的作业、学习任务,会表现出拖延、逃避的行为,如故意拖延写作业时间,或对学习相关的事情敷衍了事。
那为什么开学让孩子如此焦虑?
其实,孩子焦虑的背后往往藏着更深层的原因。首先是作息乱了套。假期不规律地作息打乱了孩子的生物钟,导致无法及时从松弛的假期模式转变为应对开学的备战状态。其次是 “舒适区”待久了。习惯了假期悠闲自由的生活,突然要面对学校的规定和学业要求,自然会产生一些抗拒。再者是目标不清晰。对新学期缺乏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孩子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
家长避坑指南:这四类沟通方式易 “添乱”
在帮助孩子应对 “开学综合征” 的过程中,家长的态度和沟通方式至关重要。番禺区健康管理中心心理咨询团队特别提醒,部分家长的 “关心” 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需警惕四类沟通 “红线”:
一是忽视、否定孩子的感受,如说出 “这有什么好怕的,上学而已”“别矫情了,大家都要上学” 这类话。此类表述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情绪不被理解,进而关闭沟通渠道,不愿再向家长倾诉内心的困扰。
二是过度放大负面效果,比如强调 “开学后学不好,这学期就完了”“要是跟不上进度,以后人生都毁了”。这种夸张的表述会将孩子的焦虑无限放大,让孩子对开学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形成 “开学=失败” 的负面联想。
三是采用恐吓、威胁的方式,例如 “再磨蹭不准备上学,就收拾你”“不想上学就别吃饭了”。威胁式沟通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也会让孩子将 “上学” 与 “惩罚” 关联,进一步加重对开学的厌恶。
四是拿孩子与他人比较,像 “你看隔壁家XX,开学前早就准备好的,就你事多”“别人都不怕开学,就你这么胆小”。这种比较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引发自卑心理,甚至让孩子产生 “我不如别人” 的自我否定,不利于心理状态的调整。
科学应对方案:从沟通到调节,多维度帮孩子 “收心”
那么,家长究竟该如何科学帮助孩子缓解 “开学综合征”?番禺区健康管理中心心理咨询团队给出了一套 “组合拳”,涵盖沟通、心理调节、生活调整等多个维度:
在沟通技巧上,家长需做到 “主动询问+耐心倾听+共同探讨”。首先,选择孩子放松的时机,如饭后散步、睡前聊天,以温和的语气主动询问:“开学快到了,你最近有没有觉得有点紧张,或者有什么烦心事想跟爸爸妈妈说?”;当孩子表达不安时,如 “作业太多怕写不完”“担心新老师很严厉”,家长要认真倾听,不打断、不评判,可回应:“听起来你确实有点担心,能和爸爸妈妈说说,具体是什么让你觉得有压力吗?”;在了解孩子的焦虑根源后,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比如问孩子:“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爸爸妈妈帮你做些什么?”,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同时增强对新学期的掌控感。
在心理调节方面,家长可教孩子掌握几种实用的 “情绪解压法”。其中,正念呼吸法适合焦虑情绪较轻时使用:让孩子以舒服的姿势坐好或躺好,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自然感受气流进出身体的过程,帮助平复纷乱的思绪;当焦虑情绪较重时,可尝试 “4-7-8” 呼吸法:用鼻子缓慢吸气 4 秒,屏住呼吸 7 秒,再用嘴巴缓慢呼气 8 秒,每次完成 4-6 个循环,能快速缓解紧张;此外,“5-4-3-2-1” 感官聚焦法也十分有效:引导孩子说出眼前看到的5种事物、触摸到的4种物品、听到的3种声音、闻到的2种气味、尝到的1种味道(如喝口水感受甜味),通过调动感官,将注意力拉回当下,打破焦虑循环。
同时,家长还可帮助孩子建立情绪表达的 “安全出口”,鼓励孩子通过写日记、画画、玩沙盘等方式释放情绪,或与家长、信任的长辈 “吐槽” 不开心的事,让孩子明白 “有情绪是正常的,表达情绪是被允许的”;每天陪伴孩子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跳绳、打球等,通过身体活动释放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在生活调整上,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营造 “开学仪式感”,比如共同整理书包、挑选新文具,或聊聊新学期的小目标(如 “交一个新朋友”“参加一次校园活动”),通过这些充满期待的准备,让孩子对新学期产生积极联想;提前1-2周帮孩子制定规律的作息表,每天将起床时间、睡觉时间提前15-30分钟,逐步向学校作息靠拢,避免开学后因作息混乱加重不适。
警惕危险信号:出现这些情况需寻求专业帮助
“大多数孩子的‘开学综合征’会在开学后1-2周内逐渐缓解,家长无须过度焦虑。” 心理咨询师强调,但如果孩子出现三类情况,需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一是情绪低落、焦虑的状态持续超过两周,且无明显改善;二是出现明显的学业逃避行为,如拒绝上学、逃避写作业,或社交退缩严重,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三是出现自伤念头、行为,或频繁发生惊恐发作(如突然心慌、呼吸困难、极度恐惧)。
据悉,番禺区健康管理中心心理咨询团队已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搭建专业服务平台,可提供心理健康评估、一对一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等服务,若家长或孩子有相关需求,可前往咨询,专业团队将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孩子平稳度过开学适应期,以积极的状态迎接新学期。
文:番禺融媒记者 叶诗岚 通讯员 陈雪佳
明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